熊剛,民建重慶市委企業委副主任,重慶優瑪泰思特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。優瑪泰思特是具有全國領先的環境試驗設備供應商,多項國家標準起草單位,長期專注于環境試驗設備的研發生產,設備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、軍工科研、武器裝備,5G半導體、新能源汽車、生物醫藥、高校院所等領域。為國產替代進口,填補國內空白,打破歐美禁售而深受客戶好評,被列入中國軍工協會的武器裝備國產替代進口的推薦目錄。
一戰成名,甘當綠葉
近年來,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任務取得了21戰21捷的佳績。習近平總書記表示:“建造空間站,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”。面對如今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,熊剛說道,“還記得35年前,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73秒后爆炸解體,事后科學家發現引起這次災難的罪魁禍首,竟然是一個小小的O型橡膠密封圈在零下13℃硬化失效,這個調查結果讓我感到十分的震撼!”自那時起,他就明白:航天產品無論設計得多么完美,只要有一個小小的零部件出了問題,那么就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。
可是,航天器構造復雜,又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元器件、零部件和儀器設備組成,每個零部件都是小批量甚至單件生產,加之研制周期長、工作環境惡劣。要用什么辦法來檢測航天器的質量能否經受太空環境的考驗呢?這是擺在熊剛面前的一道難題。二戰以后,歐美相繼設立專業來研究環境對裝備的影響,美國國防部《國防技術領域計劃》更是將“環境影響”列為了第11項關鍵技術。航天器70%左右的故障都是熱真空環境因素導致的,熱真空試驗設備就是在地面模擬太空環境的關鍵設備。
熊剛認定,我們國家需要這項技術,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,一定要把它研制出來。他利用曾經的工作經驗,自籌資金成立了公司,帶領團隊全身心撲在了研發上。他一天就睡幾個小時,“靈感一來,哪怕是深更半夜,也趕緊起來做筆記,家里人還調侃我,是不是神經出了問題。”但是面對歐美國家的技術封鎖,熊剛心里清楚:“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,否則,我們永遠就只能拴在別人的褲腰帶上過日子!”從這時起,他就憋著一股勁:沒有場地,他就在郊區租了一個400平米的車間;沒有起重設備,他就和工人一起把笨重的鐵家伙抬進車間。他總是穿與工人同樣的工作服下車間,與工人一起干。
他說,“如果沒有工匠精神,我們肯定是堅持不下來的!”熱真空試驗設備不單是制造某一個部件,而是一個多技術學科集成的整體,涉及工程熱力學、材料力學、結構力學、流體力學、機械原理、超低溫及深冷技術、真空獲得技術、計算機仿真技術、傳感器及檢測技術、通信技術及OPC UA應用、自動控制技術、人機界面及PLC控制技術等綜合性多學科交叉技術。在研制之初,熊剛帶領團隊不斷分析、不斷試驗、不斷總結。艱難方顯勇毅,磨礪始得玉成。他們不僅沒有被困難嚇倒,反而奮發圖強,最終掌握了相關核心關鍵技術。
說起熱真空試驗設備,熊剛就顯得格外自豪。他們使用了自研的核心技術——真空獲得技術,極限真空度可以滿足空間站的高度,同時抽速還非常的快。總體而言,他們產品的性能指標與國外高端產品相當,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面對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,熊剛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:“我們雖然是小眾企業,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我們這個行業。但是我們在某一細分領域高度專業化,我們心無旁騖專攻這一個領域。”
持續創新,堅持不懈
曾經,在眾多企業大咖還在大談全球供應鏈的時候,熊剛就敏銳地發現,我國每年進口半導體的金額達到了3千多億美元,這個金額比進口石油還要多。他意識到,這樣的局面必然會影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。中興事件、華為事件不斷印證了這一點。他知道,芯片國產化是中國制造崛起的關鍵,國產替代進口勢在必行。我們沒有制造芯片的技術,但是我們卻有提高芯片質量的能力。為了匹配規模更大專業化更高的芯片產業鏈,他通過加強研發、擴建廠房、引進設備、改進流程、完善激勵、打造文化等各種有效手段,來迅速提高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和效率。先后研發出高低溫濕熱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、超低溫試驗箱、高低溫低氣壓濕度試驗箱、兩箱/三箱溫度沖擊試驗箱等系列產品。為國產芯片半導體行業提供了高品質的質量檢測設備。
芯片是如此,新能源汽車亦是如此。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發展迅猛,與普通汽車相比電氣部分也越來越多,這使得新能源汽車電氣部分在溫度、濕度、振動、沖擊作用下老化、性能降低、失效的風險大大提高。由于種種原因,新能源汽車行業大多將溫度、濕度和振動試驗分開進行,這樣的做法很難模擬真實環境對新能源汽車部件的影響。在熊剛的帶領下,優瑪泰思特技術團隊通過迭代原有技術,組織專家研發出了能同時施加三種不同環境應力的試驗設備,為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質量邁出了一大步。
近期,限電措施波及全國十余省市,能耗雙控成為關注焦點。長期以來,部分制造企業只關注環試設備的性能是否滿足國家標準,從而忽視了能耗指標。制造企業如何降低能耗減少排放,成為了今后發展的重中之重!優瑪泰思特采用國際先進的PWM冷控制模式和獨有的冷端PID調節技術,即減少了壓縮機制冷輸入功率,又大大降低了加熱功率,從而使設備在滿足性能指標的同時實現了降低能耗40%。為幫助客戶實現節能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堅定理想信念,堅定恒心韌勁
“讓中國造更可靠”,這是熊剛對那些把“中國制造”與“粗劣產品”劃等號的有力回擊,為此他付出了20多年的努力。在這20多年里,他始終堅持創新驅動,培養出了一支充滿活力與創新精神的優秀團隊,工程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60%。他始終堅持質量為先,引進全套AMADA自動/數控加工設備、德國瓦格納爾噴涂生產線、標準化的生產車間、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和檢測輔助工具、完善的工藝管控。他說,我們一如既往地把提高用戶產品質量作為發展方向,圍繞用戶的試驗需求和操作體驗,及時推出適應新技術、新試驗規范要求的新產品。
科技創新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迭代。熊剛希望通過與中國制造業的共同努力,讓中國制造影響世界,讓世界認可中國制造。一群人、一輩子、一件事。從優瑪泰思特誕生伊始,熊剛就把這個目標作為自己奮斗的終點。